中國物流企業打響“時效戰”混戰“半日達”,
中國物流企業打響“時效戰”在中國電商平臺銷售規模增長放緩之時,物流企業則選擇加緊“提速”,“半日達”的服務開始頻繁上架。
早在3月末,菜鳥聯合天貓超市宣布杭州半日達上線,5月4日,雙方將推出的半日達服務再開七城,包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東莞、惠州和佛山等,預計年底將實現千萬人口級別以上的城市全覆蓋。
順豐、京東也同步跟進。順豐宣布其“同城半日達”已擴展至全國80余城,實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重點大型城市100%覆蓋,并基本覆蓋杭州、南京、長沙等省會城市及東莞、蘇州等重點城市,并表示未來將繼續擴大城市覆蓋范圍,在更多城市上線同城半日達產品。
京東物流則在4月推出創新業務“云倉達”,為O2O非即時需求訂單提供成本、效率、體驗更優的半日達履約方案。據悉,而相較于傳統快遞,“云倉達”半日達時效優勢在于通過經銷商直送京東快遞營業部,訂單最快2小時即可送達消費者手中。
作為經濟“晴雨表”,今年以來快遞行業在穩步復蘇。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4月初,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突破300億件,比2019年達到300億件提前了99天,比2022年提前了18天。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認為,快遞半日達正好彌合了傳統的次日達和即時達之間的市場分割場景。
菜鳥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快遞公司提出半日達,一般是從快遞攬收開始計算,實際上從消費者支付、商家發貨再到快遞攬收,中間往往還需要等候半天到一天時間。
以目前菜鳥半日達打造的“1212”模式來看,以中午12點和午夜12點作為下單支付截止時間,分別在當日下午9點前和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是從支付到送達的真實“半日達”,比以往行業通行的“211”模式快了將近4個小時。
“半日達”一方面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能推動電商進化的新標準。在直播電商興起后,傳統電商如淘寶天貓和京東一定程度上受到沖擊,會用更可靠、更快捷的履約能力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
分析認為,倉配布局、供應鏈建設會成為物流“時效戰”的關鍵競爭力。崔麗麗表示,半日達主要是要求商家從接單到履約完成的全過程能夠提高運作效率,對倉庫、出庫、物流和配送等關鍵環節的銜接和內部效率都有相應的要求。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亦認為,實現半日達的關鍵點在于,一方面需要合理的倉配布局,大部分平臺會選擇自己的優勢城市先試點,另一方面根據數據再進行相應的倉配布局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時效是電商平臺攬客、留客的金字招牌,而電商平臺的數據同樣能反哺物流讓其時效更快一步,事實上物流高效運轉離不開前端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
與單純的物流快遞企業不同,電商平臺配套的物流企業能夠通過前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大數據分析,提前預判在“何時何地”,可能會出現的下單和配送需求,從而提前布局,實現物流即時響應,同時會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重構物流鏈路,讓倉庫和配送全鏈路環環相扣、交替輪換作業,實現物流鏈路的高效運轉。
目前,在物流行業已形成一個趨勢判斷,即未來物流提速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是倉和配一體的協同能力的競爭,而不是單純的配送提速競爭。
物流競爭與供應鏈競爭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提升供應鏈和物流能力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有分析師稱,不能單純看重物流本身的服務水平,而需要將整個供應鏈的服務水平進行梳理,圓滿完成從顧客訂單到顧客實際收貨的整個配送過程。為實現供應鏈更加良好地運作,包括物流、倉儲、物流技術等一系列產業環節的全面提升都必不可少。